市值超 800 億元人民幣的 " 果鏈 " 龍頭歌爾股份近期可謂動作頻頻。
一方面宣布將以 104 億港元收購兩家精密制造港資公司,這筆交易將成為歌爾股份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并購;
另一方面,其分拆出的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歌爾微 ")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正沖刺資本市場。
作為歌爾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姜濱夫婦通過控股歌爾股份間接掌控歌爾微,而姜濱本人的創業歷程堪稱傳奇。
20 多年前,姜濱所在的國營廠子倒閉,由此 " 下海 " 開始創業,從山東一間麥克風小廠干到了年營收破千億的全球智能硬件巨頭。
如今,曾經的山東首富、歌爾股份董事長姜濱即將又收獲一個 IPO。
山東夫婦又干出一只估值超 200 億獨角獸
總部位于山東青島的歌爾微,其發展歷程可追溯至 2004 年——彼時作為歌爾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部門開啟了 MEMS 研發工作。
2017 年,歌爾微正式獨立出來,兩年后,完成了歌爾股份微電子業務的整合,當年歌爾微便實現營收 24.43 億元,歸母凈利潤 3.17 億元,在 2019 年全球 MEMS 產業企業收入排名中位列第 9 位,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企業,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
股權結構顯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11 日,母公司歌爾股份持有其 83.40% 的股份,而作為歌爾股份實際控制人的姜濱、胡雙美夫婦,也是歌爾微的實際控制人。
目前,公司的兩名執行董事分別是宋青林和馬新江,分別擔任公司總經理兼董事長、副總經理。
作為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歌爾微的業務范圍涵蓋傳感器、SiP 及傳感交互模塊三大板塊,其中聲學傳感器領域是其核心聚焦方向。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歌爾微是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2024 年市場份額高達 43.0%,遠超第二名 25% 的市占率;也是中國第一大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場份額 2.2%,位居全球第五;還是全球第四大傳感器提供商:市場份額 4.3%,累計出貨量超 50 億顆。
圖源:招股書
在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5 全球獨角獸榜》中,歌爾微以 205 億元人民幣估值上榜,盡管估值較 2024 年的 280 億元人民幣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山東地區獨角獸企業榜首地位。
歌爾股份和歌爾微背后,是姜濱和胡雙美夫婦二人的一路打拼。他們用三十年時間完成了商業版圖的跨越式布局。
姜濱于 1965 年出生于山東威海,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進入山東濰坊無線電八廠擔任微型話筒車間技術員。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姜濱所在的國營廠子倒閉了,在全國下海創業浪潮的感召下,他抓住契機,找來幾位廠里的技術骨干,合伙組建了一家小私營企業,開啟首次創業嘗試。雖因團隊分歧導致初創企業夭折,卻積累了寶貴的商業經驗。
2001 年,姜濱與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妻子胡雙美共同創辦濰坊怡力達電聲有限公司(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主營業務也是他熟悉的生產麥克風產品,正式開啟二次創業征程。
面對早期發展中的戰略抉擇,姜濱展現出非凡的前瞻性——當眾多小企業訂單帶來短期利益誘惑時,他果斷砍掉 80% 低端客戶,斥資百萬購置頂尖音頻測試設備,打造行業首個消音室,并提出 " 向松下學習 " 的品質理念。
他認為,如果生產這些小企業訂單,公司雖然短期賺到很多錢,卻會因生產低端產品而大大損害公司的品牌形象。
這種對品質的堅持在 2004 年迎來收獲:歌爾首款藍牙耳機問世后,僅用兩年時間,便于 2006 年登頂全國十大藍牙品牌榜首。
歌爾股份董事長姜濱,圖源:歌爾股份官網
隨著企業步入正軌,姜濱敏銳把握資本化機遇。2007 年推動公司改制為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次年 5 月成功登陸深交所,成就山東信息產業首家 A 股上市公司。
2010 年智能手機革命帶來轉折點,歌爾股份順勢切入蘋果供應鏈,為其提供藍牙及微型麥克風等產品,推動企業進入高速增長期—— 2013 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姜濱個人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
據福布斯雜志《2020 年全球億萬富豪榜》,姜濱以 32 億美元身家登頂成為山東新任首富。根據最新的《2025 山東上市公司 300 富》顯示,其家族財富仍保持 196.35 億元人民幣,居山東上市公司榜首。
近年來,歌爾股份在姜濱帶領下持續深化戰略轉型。
盡管 2022 年遭遇蘋果 " 砍單 " 沖擊,但通過業務結構調整,企業已成功轉型為涵蓋聲光電精密零組件、智能整機、高端裝備等領域的消費電子龍頭。
值得一提的是,歌爾股份就在近日宣布,擬以 104 億港元的價格將香港聯豐旗下米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昌宏實業有限公司收入囊中,期望通過這次并購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增強在精密結構件領域內的綜合競爭力。這筆交易也將成為歌爾股份史上最大規模并購。
如今,歌爾微一旦成功上市,姜濱又將收獲一家上市公司。
去年營收達 45 億,蘋果貢獻一半以上
資料顯示,歌爾微的產品超過 400 種,主要應用在約 30 種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智能耳機、VR/AR 設備、智能汽車及智能家居等,涉及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工業應用、醫療健康等行業。
財務數據顯示,2022 至 2025 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31.21 億元、30.01 億元、45.36 億元和 11.2 億元,對應凈利潤則經歷 3.26 億元、2.89 億元、3.09 億元和 1.16 億元的起伏變化,其中 2023 年出現的收入利潤雙降現象引發市場關注。
從業務結構分析,2024 年公司傳感器業務貢獻了 78.5% 的營收,其中聲學傳感器占比達 74.1%,SiP 業務與傳感交互模組業務分別占比 16.1% 和 5.2%。
毛利率方面,18.5%、17.2%、19.0% 到 20.6% 的年度數據雖呈回升趨勢,但仍低于瑞聲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88%)等同業水平,這主要源于高溢價芯片的外購成本壓力。
2023 年公司業績承壓明顯,收入與毛利率雙雙下滑,究其原因在于客戶終端產品迭代周期延長,導致上游傳感器出貨集中于舊型號,市場競爭加劇促使產品均價從 2022 年的 1.6 元降至 1.3 元。
轉機出現在 2024 年,公司業績實現強勢反彈。
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復蘇成為重要推力——當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結束連續兩年下滑實現 7% 增長;傳感器業務同比大增 67%,傳感交互模組亦收獲 46% 增幅;濰坊、榮成生產基地產能利用率突破 90%。這些積極因素共同帶動利潤水平回升。
客戶集中度方面,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持續超過 75% 且逐年提升,2022 至 2025 年一季度分別貢獻 75.5%、74.3%、79.7% 和 80.5% 的營收。
其中蘋果公司作為核心客戶,除 2023 年貢獻 49.4% 營收外,其他年份占比均超 55%,最高達 62.3%。這種高度依賴源于歌爾微自 2010 年加入蘋果供應鏈后,持續為其提供聲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及 SiP 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歌爾股份同樣位列公司五大客戶之中。
除蘋果外,公司直銷客戶涵蓋全球前九大手機廠商(以 2024 年出貨量計),包括榮耀、小米、OPPO、哈曼等知名品牌,并為 Meta、蔚來、大疆等科技企業提供微電子元件。
在供應鏈端,歌爾微主要采購半導體芯片、印刷電路板及元件分銷服務,2022 至 2025 年一季度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占比維持在 69.2%-76.1% 高位,其中德國英飛凌常年占據 71.1%-76.1% 的絕對份額。
針對供應商集中風險,公司解釋稱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對芯片技術、可靠性及微型化要求嚴苛,全球僅少數供應商能達到標準,這種行業特性導致對特定供應商的依賴具有必然性。
為應對供應鏈潛在風險,歌爾微正加速推進技術自主化進程。
2022 至 2024 年間,搭載自研芯片的傳感器出貨量從 1.57 億顆躍升至 5.83 億顆,占總出貨量比例相應從 9.9% 提升至 30.3%,顯示出其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方面的顯著進展。
青島國資提前進場,AI 和出海成關鍵詞
實際上,歌爾微的上市歷程可謂一波三折。
早在 2021 年 12 月,公司創業板 IPO 申請就已獲得通過,但后續發展卻充滿變數。
在沖刺創業板前,歌爾微曾進行一輪重磅增資,引入青島嶗山區國資、中金資本、招商資本、建銀國際及中信建投資本等 15 家投資方,合計增資 21.5 億元,涵蓋多家地方國資機構和 PE 資本。
此次增資前公司僅有歌爾股份、董事長姜龍和董事總經理宋青林三位原始股東。
為配合上市計劃,歌爾微曾與多家投資機構簽署對賭協議,約定需在 2023 年 6 月前完成上市,否則將履行股份回購義務。然而受公司業績波動和上市標準收緊等因素影響,該對賭協議最終被終止執行。
2024 年 5 月,公司正式撤回創業板上市申請,官方解釋稱由于未獲監管批準,綜合考慮 A 股上市周期、業務前景及市場環境等因素后,決定主動撤回申請并轉向港股市場。
根據提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IPO 前,歌爾股份持有 83.4%;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通過微電子創新、青島恒匯泰分別持股 3.93%、1.43%,合計 5.36%;唐文波持股 2.00%;共青城春霖持股 1.93%;宋青林持股 1.76%。
在業務架構調整過程中,歌爾創始人姜濱胞弟姜龍的角色變化值得關注。
這位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出身、擁有中國人民大學管理科學碩士和馬里蘭大學戰略管理博士學位的企業家,在 2005 年加入歌爾股份后主導海外業務拓展,為公司與蘋果等國際巨頭建立合作立下汗馬功勞。
2023 年 4 月,姜龍徹底退出歌爾微。
不過,在歌爾微 2025 年 1 月向港交所遞表后不久,這位 " 離職 " 近兩年的核心人物重出江湖,創立歌爾光電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重點布局 VR 設備、光學儀器、顯示器件及智能眼鏡等新興領域。
此次港股 IPO 計劃募資 3-5 億美元,資金將重點投向傳感器、SiP 等產品研發及產能擴張,強化綜合硬件開發與解決方案設計能力,同時加大算法研發投入以拓展傳感器 AI 功能,并推進全球產業鏈合作布局。
相比此前創業板,本次港股招股書新增了算法模型和 AI 技術研發投入,并明確提出構建海外團隊、深化全球產業鏈合作的戰略方向。
可見,AI 和出海將成為歌爾微此次赴港上市的關鍵詞。
來源: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