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越開越多,為啥業績反而不行了?錦江酒店的經營困境,其實是國內酒店市場 " 內卷 " 的一個切面。
A+H 股上市熱潮下,越來越多的消費企業開始謀求港股二次上市,就連酒店巨頭也入局了。
近日,錦江酒店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東方證券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
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錦江酒店為何謀求二次上市?
去年以來,盡管錦江酒店通過持續擴張保持了規模優勢,但業績卻不增反減,面臨著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困境。
如今站在港交所的大門前,錦江酒店作為酒店業巨頭,也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如何將龐大的酒店網絡轉化為持續的利潤引擎?如何讓連年虧損的海外資產實現價值重生?
1./ 瘋狂開店卻越賺越少,酒店巨頭發力下沉市場? /
提到錦江酒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 " 錦江之星 ",但事實上,這個集團的規模遠不止于此。
作為中國酒店行業的領頭羊,錦江酒店早在 1994 年就已經登陸 B 股市場,1996 年又成功在 A 股上市,是中國最早上市的一家酒店集團。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錦江酒店更是從一家本土酒店企業成長為真正的全球酒店業巨頭,旗下擁有多個酒店品牌,從經濟實惠的 " 錦江之星 ""7 天酒店 ",到中高端的 " 維也納 "" 麗楓 " 等品牌,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核心地段。
截至 2024 年末,錦江酒店的全球酒店版圖已覆蓋 13416 家開業酒店,目前是全球第一;客房超 129 萬間,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中國大陸境外 55 個國家地區開設有 1165 家酒店,會員近 2 億;旗下有 9 個品牌開業超 500 家,其中 4 個超千家規模。
但錦江酒店并沒有放慢擴張的腳步,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僅去年一年,就新開了 1515 家酒店。
這一擴張態勢也延續到了今年,截至一季度末,新開業酒店 97 家;截至一季度末,已開業的酒店合計達到 13513 家,已開業的酒店客房總數達到 1308751 間。
與不斷增長的規模相比,從去年開始,錦江酒店卻陷入了 " 賺錢 " 的困境。
數據顯示,2024 年錦江酒店營收為 140.63 億元,同比下降 4%;歸母凈利潤 9.11 億元,下滑 9.06%;扣非凈利潤僅 5.39 億元,暴跌 30.32%。
營收下滑的趨勢還在持續。2025 年第一季度,錦江酒店營收約 29.42 億元,同比減少 8.25%;歸母凈利潤約 3601.21 萬元,同比減少 81.03%;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約 2661.45 萬元,同比減少 57.29%,各項財務數據不升反降。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國內酒店總量突破 37 萬家,規模酒店總量凈增長近 3 萬家。
市場需求沒怎么變,但供給卻大大增加,直接導致了酒店市場供過于求,各家酒店為了保障市場占有率,陷入了一邊跑馬圈地繼續開店,一邊價格戰的負向循環。
就拿錦江酒店來說,去年三大核心指標全部下滑:RevPAR(每間可售客房收入)為 157.47 元,同比下滑 5.78%;ADR(平均每天房價)為 240.67 元,同比減少 11.19 元;OCC(入住率)為 65.43%,上年同期為 66.36%。
盡管如此,為了維持住自己行業老大的位置,錦江酒店還準備繼續開店,預計今年將新增開業酒店 1300 家、新增簽約酒店 2000 家。
隨著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核心地段的酒店數量趨于飽和,錦江酒店還將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在上個月底的業績會上,錦江酒店董事、首席執行官毛嘯透露:
" 總的來說對于低線城市,公司在錦江中國區空白城市以及薄弱區會加強,非空白城市或薄弱區域主要是進行品牌差異化布局。"
2./ 奧運會沒拯救的 " 出海 " 業績,靠港股 IPO 再添一把火? /
在向下沉市場發力的同時,錦江酒店將目光投向了出海市場。
雖然這兩年 " 出海 " 是最火熱的風口之一,但其實對于酒店行業來說,這早已不是一個新業務,早在 2015 年,錦江酒店就通過收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 100% 股權,進入了歐洲市場。
數據顯示,在 2024 年超過 140 億元的營收中,錦江酒店的海外酒店業務收入 42.56 億元,占比 30.8%。此外,相比于國內 36.9% 的毛利率,海外酒店業務的毛利率為 41.9%,表現出了更強的盈利能力。
乍一看出海業務好像還挺賺錢,但事實上 " 虧損 " 才是常態。其中,有限服務型連鎖酒店業務的凈虧損 5689 萬歐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虧損 339 萬歐元。
就拿盧浮集團來說,去年因為巴黎奧運會一度被寄予 " 翻盤 " 厚望,結果全年營收 5.56 億歐元,凈虧損 1079 萬歐元,翻身仗沒打成功,反而讓業績雪上加霜。
為了降低損失,錦江酒店表示,盧浮集團將通過優化債務結構、債務重組以降低流動性風險及財務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錦江集團的海外酒店業務以高直營占比為主,有 272 家直營店,由于歐洲能源與人力成本飆升,成本壓力還在持續飆升。
此外,錦江酒店的并購積累商譽 116 億元,占凈資產 73.56%,若海外資產持續虧損恐引發減值風險。
盡管海外酒店業務的經營狀況不盡如人意,但錦江酒店的出海野心還在繼續膨脹。
去年 12 月 12 日,錦江酒店(中國區)還是宣布與馬來西亞酒管集團 RIYAZ 攜手推進錦江都城、錦江之星等五個品牌落地東南亞市場。此外,錦江酒店未來將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 6 個國家開發項目。
如今,市場對于錦江酒店的擴張模式也存在諸多疑慮,有分析稱:
" 這種輸血式的助力,顯然還是難以長期助力,而登陸港股則是為海外市場形成助力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根據錦江酒店的招股書,其募資用途將用于(包括但不限于)進一步加強及拓展海外業務、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營運資金等。
海外市場確實存在巨大的潛力,但跨國經營的本土化挑戰、管理成本高企及地緣政治風險,都可能讓規模優勢難以直接轉化為盈利。
對于錦江酒店而言,登陸港股或許能緩解一時的資金壓力,但長期來看,這家酒店巨頭仍需證明其海外戰略不僅僅是 " 輸血 ",而是能真正實現自我造血的可持續模式。
來源:金融八卦女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