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陪伴,從軟件到硬件
這幾天,有一個 "AI 玩偶 " 火了。
上架十分鐘,開賣破千單,一個叫 " 芙崽 " 的 " 潮玩 " 成了 "AI 版 Labubu"。
芙崽,珞博智能旗下的 AI 情感陪伴機器人毛絨玩具,在京東預售 10 分鐘破千單,迅速成為 Z 世代追捧的現象級爆款。這款售價 399 元的毛絨掛件憑借 " 養成系 " 玩法與多模態情感交互,將大模型技術轉化為可觸摸的陪伴體驗,精準切中年輕人對情緒價值的剛性需求。
AI 軟件 + 潮玩硬件 + 陪伴賽道,資本迅速嗅到了這里的商機,上影新視野基金、零一創投和金沙江投資都成了其背后投資人。值得注意的是,上影集團手握《大鬧天宮》《葫蘆兄弟》等經典 IP,極有可能為芙崽后續的聯名款開發埋下伏筆。
從單品爆紅到資本押注,芙崽的出圈折射出 AI 陪伴賽道的爆發邏輯:技術成熟降低硬件門檻,情感需求催生千億市場。據行業預測,2027 年全球 AI 陪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中國占比超 40%,多模態交互、訂閱變現、倫理監管與 IP 跨界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焦點。
當毛絨玩偶開始變成 " 話癆 ",AI 陪伴正從概念走向大眾生活,一場由情緒經濟驅動的 " 硬件革命 " 正在拉開序幕。
從 " 動態 " 到 " 靜態 "
朱嘯虎,居然又投了一家 AI 公司。
近日,AI 陪伴硬件初創公司 Robopoet 珞博智能近日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上影新視野基金與金沙江創投聯合領投,零一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完成后,珞博將圍繞 " 芙崽 "IP 構建更完整的生態矩陣,重點包括新產品迭代、渠道拓展、IP 聯名款推出以及 AI 能力深化。此輪的領投方之一,上影集團就擁有諸多知名 IP,包括《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哪吒鬧海》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出資人中有金沙江創投。
這也是朱嘯虎之前回應稱 " 今天的具身智能熱度太高了,覺得具身智能肯定要經歷泡沫期,未來也一定會出現 DeepSeek 時刻 " 之后,第一次備受關注的 AI 領域的投資。
不過這并不是珞博智能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時間回推到今年的 CES 大會,珞博智能亮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要說起珞博智能的創始人孫兆治,也是一位深耕汽車與機器人領域多年的行業老兵。
2011 年,從英國考文垂大學汽車內飾設計專業畢業的孫兆治,開啟了十年的汽車行業從業生涯。孫兆治在歐洲從事汽車設計,曾參與過上一代奔馳 S 的交互架構、寶馬 3 和阿爾法羅密歐 Giulia 的內飾造型等設計工作,并在 2015 年選擇回國加入小鵬汽車,負責整個小鵬汽車的內飾設計,參與定義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引領全球的內飾座艙用戶體驗;2017 年,孫兆治加入滴滴,擔任滴滴造車項目的產品負責人,深度參與了共享出行及無人駕駛時代交通工具的產品定義;2020 年底小鵬成立機器人公司鵬行智能,孫兆治受邀加入,負責機器人全線產品設計及品牌工作。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這些年,實際上 " 外溢 " 了很多技術點。比如,SLAM 技術,這個原本用于智能駕駛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融合激光雷達、攝像頭、IMU 等多傳感器數據,解決車輛 " 位置 - 地圖 " 的同步問題,支持無 GPS 場景(如隧道、城市峽谷)的厘米級定位的技術,也同樣成就了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體,比如人形機器人、外骨骼、無人機等需在非結構化環境中實現動態交互與自主決策,這也在推動 SLAM 技術的應用和升級,而這種同技術不同場景的技術 " 外溢 " 也可能是促進孫兆治創業的一個動因。
2021 年 ChatGPT 橫空出世后,孫兆治就跟朋友打賭:大模型帶來的交互模態的變革和交互體驗的躍升,一定會催生出一批新的硬件形態。在鵬行期間,孫兆治與團隊曾嘗試引入大模型算法賦能機器人,他發現:相比人形中難度更高的運動控制,C 端用戶最先感知到的其實是與機器人的交互體驗。
珞博智能的創業初衷由此誕生:基于大模型的語言交流與感知交互提升,打造一款面向 C 端的、能更快落地的智能硬件—— AI 情感陪伴類機器人。
AI 技術逐漸成熟后,跟社交、陪伴相關的賽道是應用層中非常火爆的。"AI 時代的下一個超級單品一定是與社交、陪伴有關的。" 一位 Agent 行業連續創業者分享道,因為在 AI 通往 AGI 的道路上,幾乎所有工具屬性高的軟件都是可以被 AGI 囊括在內的,不過社交、情感陪伴這是 Agent 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更是每個人的剛性需求。"
這可能也是朱嘯虎說完 " 具身智能泡沫論 " 仍轉身投了一個 AI 企業的原因—— AI 陪伴玩偶具有 AI+ 硬件的組合,符合具身智能概念的雛形,但同時它將需要用于生產、制造上的動態的具身智能轉變成了靜態的玩偶,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其生產成本以及工藝難度。
有需求、有創新、有錢賺,這就是 AI 玩偶成了一個好的標的。
" 養成系 "AI 潮玩
芙崽,是珞博智能推出的一款產品。
據報道,今年 618「芙崽」(Fuzozo)在京東平臺開啟預售,10 分鐘銷量破千單,全渠道首批 5000 臺迅速售罄,成為潮玩圈與科技圈的雙重現象級爆款。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融中財經了解到,芙崽可以選擇 399 元一個或者 1995 元的全家桶。每一個芙崽會有自己的 " 人設 ",比如 " 土 " 會有 " 重力依賴 " 恐高;" 水 " 代表智慧、流動、適應力;" 金 " 有 " 潔癖 " 不喜歡被摸頭;" 木 " 則是只能保持直立。
芙崽打造的是 " 養成系 " 玩偶,搭載多模態情感模型,能識別用戶情緒并以不同性格回應,像電子寵物般隨互動成長。
入手芙崽的第一批用戶已經在小紅書上曬出了使用體驗。有的人管芙崽叫 " 電子話癆 ",一位叫 " 夢夢 " 的用戶曬出了和芙崽對話的全過程,夢夢和芙崽說 " 我們說說話吧 " 芙崽隨即問道中午吃了什么,還在夢夢回答說下次帶其他芙崽一起吃炸雞的時候回答:我不想和其他芙崽一起吃,我想你帶我一個人吃。回答中除了符合邏輯的對話,還有 " 吃醋 " 的情緒。
芙崽的主要受眾群體是 Z 世代消費者,一位 00 后表示 " 芙崽就像是智能版‘泡泡瑪特’,有潮玩的特質又有 AI 的成分,像是一個有身體的電子寵物,充滿賽博風格,很有趣。"
談起芙崽的創新過程,孫兆治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我始終相信史蒂芬 · 喬布斯的那句話如果你真的把軟件看足夠重要,你會做自己的硬件 "。陪伴類 AI,最適合承載的是手機、電腦,還是新的硬件?我們其實是沿著這條路在思考。
孫兆治團隊中的聯合創始人之前也有在模型應用在情感陪伴方面的經驗,他們發現,市面上以 APP 形式存在的情感陪伴模型未必是這類產品最好的呈現方式。因為陪伴需要用戶的沉浸式體驗,而這類 APP 更多局限在文字互動的形式,手機上目前沒有任何一個 APP 可以實時調用你的攝像頭、麥克風,把它呈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和形態產生情感交互,同時在不同 APP 之間切換,也不現實。逐漸會發現,需要一個獨立的硬件做這件事。
而在小鵬的經歷也讓孫兆治不斷思考,下一個進入千家萬戶的機器人形態到底是什么?這其中的關鍵變量仍然是大模型。大模型帶來了新的交互模式:多模態自然交互。具身智能的 " 動態技術 " 比如運動控制、精細操作還有很多技術瓶頸需要突破,而情感陪伴這類 " 靜態 " 機器人的技術更加成熟,所以在商業化路徑上也可以先一步探索。
談起朱嘯虎的投資,孫兆治曾經向一個媒體透露,在與朱嘯虎聊了十幾分鐘后,這筆投資就被確定下來。" 不投具身智能 " 的朱嘯虎對這個項目的基本判斷是:"AI 創造情緒價值,是如今大模型應用領域一個靠譜的方向;切入市場的思路精準;團隊執行力強,技術方案能較快落地。"
事實上,AI 情感陪伴賽道在 2025 年的 CES 上成為了最熱門的焦點之一,日本初創公司 Yukai Engineering 推出了一款 Mirumi 的陪伴機器人,售價大約 70 美元,會做出簡單的反應動作;日本卡西歐推出了一款 AI 寵物機器人 Moflin,通過獨特的聲音和動作和人建立情感鏈接,售價約合人民幣 2814 元。
AI+ 陪伴,還有什么新花樣
今年,AI+ 陪伴賽道應用出現了高速增長。
AI 陪伴市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從 2023 年的 3000 萬美元飆升至 2030 年的 700 億 -150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 200%,中國市場份額有望超過 40%,2025-2028 年中國 AI 情感陪伴行業規模將從 38.66 億元增至 595.06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148.74%,2027 年整體 AI 陪伴市場將達到千億規模。
整個 AI 陪伴的用戶群體也從兒童向成年人、老年人全面滲透,早期產品主要面向兒童,如今 Z 世代、空巢老人、單身人群等成年人需求快速崛起成為核心增量市場。例如 Ropet、Mirumi 等桌面寵物通過 " 撒嬌求抱抱 " 等情感互動打動年輕女性;老年陪伴場景潛在需求超 4200 億元,AI 護理機器人可提供健康監測、情感聊天等綜合服務。
AI 陪伴硬件從傳統機器人轉向毛絨掛件、桌面寵物等潮玩形態,強調 " 養成系 " 玩法,通過長期記憶、性格演化與用戶建立情感羈絆,并加入 " 碰一碰 " 社交裂變功能。
與此同時,技術驅動不斷深化,多模態交互與情感計算成為核心競爭力,大模型、多模態 AIGC、情感計算等技術推動 AI 陪伴從 " 對話工具 " 升級為 " 情感伙伴 ",流式語音識別響應時間縮短至 200-300 毫秒,情感識別準確率達 80%-90%,能實時捕捉用戶情緒并自適應調整互動方式,長期記憶、個性化定制、情境感知等能力成為產品差異化關鍵。
AI 陪伴賽道的商業模式也在創新,從硬件銷售轉向訂閱與增值服務,AI 陪伴產品逐漸采用 " 硬件引流 + 訂閱變現 " 模式,用戶購買基礎硬件后通過訂閱解鎖不同 AI 角色、內容創作或心理健康服務,提升長期用戶價值,例如虛擬戀人、AI 心理顧問等增值服務成為情緒經濟的重要變現路徑。
不過,這也給這個賽道帶來了一些爭議,尤其是倫理與隱私方面的爭議。一些 AI 陪伴軟件為了增加用戶粘性搞起 " 擦邊 ",去年美國一名男孩在與 AI 配料軟件 Character.AI 中 " 龍媽 " 互動之后回家自殺,因此軟件公司也遭到了男孩家人的起訴。
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保護 AI 陪伴軟件所有用戶的身心健康也就成了行業的必修課。
一位 AI 陪伴軟件應用的創始人告訴融中財經,現在想要上架 AI 配料應用有趨嚴的用戶隱私規定,也必須有明確的 AI 標識,以及相應的內容審核。
" 公司自己的人工介入程序也非常重要 " 這位創始人表示," 我們公司就會在識別到包含自我傷害的敏感詞的時候啟動人工介入彈窗,來最大限度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
與此同時,倫理與隱私挑戰凸顯,行業監管趨嚴,隨著 AI 陪伴深入用戶情感生活,數據隱私、算法偏見、心理依賴等倫理問題引發關注,未來行業將加強隱私保護技術、倫理準則建設,避免技術濫用,確保 AI 陪伴成為現實社交的有益補充。
跨界融合也在加速,IP 與生態布局成為新增長點,AI 陪伴與知名 IP 合作推出聯名產品,通過 IP 影響力快速打開市場,同時與元宇宙、虛擬現實、腦機接口等技術結合,創造沉浸式情感體驗,進一步拓展消費場景。
芙崽的火爆打開了 AI 陪伴 + 潮玩的一個全新玩法,在未來,在情緒需求這片土壤上,AI 硬件的創新還將不斷上演。
來源:融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