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泛濫的硬件——虛擬現實眼鏡自媒體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國仁
智東西4月19日消息,今天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3樓一個不是很大的展示空間里,正在舉行一個Unity開發者和產品展示會。
這是個相對專業的領域,怎么會和智能硬件扯上關系呢?其實還真有關系。Unity簡單來說是一個3D游戲、視頻、三位動畫等互動內容的綜合開發工具,或者說游戲引擎。
正是圍繞這個游戲引擎周邊產品的展示會上,展現了虛擬現實類智能眼鏡產品在國內的發展現狀,至少有三個特點:
1、產品開始多樣化,不僅僅只有Oculus或者去年出現的蟻視這樣的團隊。2、應用領域更加廣泛,個人應用的場景恐怕并不是最大的市場。3、Oculus依然是標桿和市場的領導者,特別是在硬件和軟件生態建設方面。
針對現場所見,可以具體來聊聊。
一、國產同類VR眼鏡類產品開始泛濫?
在這個不大的展示空間里,我們還是看到了幾個虛擬現實現實眼鏡的幾個新面孔。
其中一家是來自上海的團隊,公司名為大相科技,虛擬現實頭盔產品名為VIR Glass,外形與Oculus相差不大,據說最大的特色是利用低余暉現實技術,提高了畫面點刷新率以及圖像動態切換的跟隨感。
以此能夠消除虛擬現實頭盔類產品帶來的眩暈感,實際簡單體驗了一段Demo視頻,畫面的眩暈感確實不是很明顯,整個視角是圓筒形,不過還是能感覺到比較明顯的顯示顆粒,據技術人員講,標稱內嵌顯示器的輸出分辨率為1080P。
與VIR Glass市場團隊負責人溝通得知,團隊目前已有100人左右規模,從去年到現在初代產品成行,最終產品年內會正式推出。
另外一個現場Demo的產品為VUZIX游戲頭盔,相比Oculus和前面的VIR Glass更為輕便,連接手柄玩飛車游戲在空間里穿梭,沉浸式體驗也很不錯,據說產品在CES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不過這個項目并非國內團隊推出,而是一個海外團隊的產品。
除了VIR Glass,蟻視也有參與到這次活動。可以看到的是,此類產品的硬件技術瓶頸已經沒那么難,也開始有更多團隊涌現,最近還有另一家名為暴風魔鏡的同類產品,獲得了千萬美元的融資。
不過一個問題是,產品形態都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主要有兩類:
1、類似Oculus的虛擬現實頭盔產品,產品內置顯示屏,通過視頻接口輸入外部顯示畫面。2、類似三星Gear VR和蟻視的饕機這樣的產品,將手機放到里面作為顯示設備,3D內容由手機輸出。
如此看來,虛擬現實頭盔產品也正在變的大眾化,越多的競爭者,將讓此類產品在消費市場不再神秘而高大上。
二、應用領域沒那么單一
不可否認的一點,此類虛擬現實頭盔產品,關系最密切的肯定是游戲領域,但即便是游戲市場,也并非是個人用戶那么簡單。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Unity展示現場,有多臺配了桌椅的體驗臺。這些可搖晃、震動、偶爾還會從后腦勺吹來一股寒風的桌椅,尚可稱之為4D座椅,即在觀看視頻時,配以響應對動作,增加沉浸式體驗的感受。
這樣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此類產品可以銷售給一些人流量比較大大休閑娛樂場所,開設小型的“4D影院體驗館”,配上虛擬現實頭盔和“4D座椅”,再配上幾部沉浸式的影片就可以開張了,當然,這樣的設備,游戲廳也可以引入。
所以從這一點看,很多與VIR Glass同類的產品,目前真正的市場正是在這樣的“toB”市場。
同樣面向toB市場的,還有用到3D交應用的教學產品。比如下面這款,就可以通過這個指點筆,拆解三位物體的內部接口,教學用,非常直觀,也是來自上海的團隊。
三、Oculus仍然是領導者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新進者,Oculus出現在了很多虛擬現實游戲、視頻開發者團隊的展示臺上。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Oculus SDK的成熟,適配的更為易用,也難怪,Oculus在推出第二代之后,仍然叫做開發者套裝。
從市場的角度看,Oculus的做法比國內很多此類硬件團隊來說,要穩扎穩打很多,先建好生態,再談應用,這一點,很值得國內創業者思考。
結語:
對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來說,Unity確實是個專業而相距甚遠的領域,不過既然我們在關注智能硬件產業的變革,虛擬現實類產品是不能忽視的。
從這次Unity開發者會議一些展示內容管中一窺可以看到的是,虛擬現實頭盔類產品的門檻也許并沒有那么高,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團隊進入開始深根。但是相比Oculus這樣的先行著,如何建立有更多內容商參與的生態,仍然是PK的焦點。
另一點印象深刻的是,虛擬現實類的設備應用已經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